「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眾裡尋她 — 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特備節目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節目均以粵語進行及費用全免,節目內容並不代表博物館立場。有關惡劣天氣的緊急安排,請按此參閱詳情。節目如有更改或取消,恕不另行通知。查詢請致電2180 8260。
節目內容
曼舞娉婷 — 從舞蹈探索中國女性古典形象
節目請來專業舞者以展覽中的幾件重點展品為創作靈感,配合相應的服飾、裝扮,示範四種不同風格的中國古典舞,以呈現出不同朝代的女性形象與氣韻。每場節目均設演後教育活動,每次會專注講解其中一種演出舞蹈,並歡迎觀眾與台上的舞者互動,親身體驗中國古典舞的魅力。
日期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2023年1月7日(星期六)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下午3時15分 |
地點 | 一樓劇院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觀眾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工作坊系列
聽聽故事動動手 — 古代中國女性時尚親子讀書會
故事哥哥姐姐將會透過說故事和做手工,帶領大小朋友進入時光隧道,從兩漢走到明清,看看中國古代女性服飾的演變,了解女性在不同時代的生活。
日期 |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博物館小先鋒專場)* 第二節:下午2時30分至4時 |
地點 | 地下教育活動室 |
導師 | 吳燕琳女士(第一節)、柯佳列先生(第二節) |
對象 | 6至10歲小朋友(須由1位家長陪同) |
參加方法 | 每節名額20人(10對親子)。活動將於2022年11月14日上午10時起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2022年11月25日下午3時。報名須遞交已填妥之教育及推廣活動報名表格(下載表格)。如報名人數超額,名額將以公開抽籤方式分配。成功申請者將獲電話通知。 |
公開抽籤 | 2022年11月29日上午11時|地下教育活動室 |
*註 | 從未參加過博物館小先鋒活動之會員,如報名參與第一節工作坊,可獲優先分配名額。如首次參加的會員人數超額,亦將以公開抽籤方式分配。 |
幸福時光──刺繡初體驗
一針一線,一起一落,刺繡是一門讓人心境平靜的手藝。工作坊導師將指導參加者運用基本針法,親手完成一件小作品,享受刺繡的樂趣。
日期 |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 第二節: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
地點 | 地下教育活動室 |
導師 | 郭雯芬女士 |
對象 | 12歲以上人士 |
參加方法 | 每節名額10人。活動將於2023年1月9日上午10時起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2023年1月20日下午3時。報名須遞交已填妥之教育及推廣活動報名表格(下載表格)。如報名人數超額,名額將以公開抽籤方式分配。成功申請者將獲電話通知。 |
公開抽籤 | 2023年1月27日上午11時|地下教育活動室 |
你都得!兒童刺繡工作坊
刺繡是古時大家閨秀必備的才藝,從小就開始學習。本工作坊導師將教授小朋友穿針引線,運用兩個基本針法去完成一件小作品,一嘗刺繡的樂趣。
日期 | 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第一節: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博物館小先鋒專場)* 第二節: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
地點 | 地下教育活動室 |
導師 | 郭雯芬女士 |
對象 | 8至12歲小朋友(須由1位家長陪同) |
參加方法 | 每節名額20人(10對親子)。活動將於2023年1月16日上午10時起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2023年1月27日下午3時。報名須遞交已填妥之教育及推廣活動報名表格(下載表格)。如報名人數超額,名額將以公開抽籤方式分配。成功申請者將獲電話通知。 |
公開抽籤 | 2023年1月31日上午11時|地下教育活動室 |
*註 | 從未參加過博物館小先鋒活動之會員,如報名參與第一節工作坊,可獲優先分配名額。如首次參加的會員人數超額,亦將以公開抽籤方式分配。 |
講座系列
香閨綴珍 — 圖說明清才媛的藝術與才情
明末清初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對當時藝術創作影響深遠, 此時「才情」二字已經作為最高的審美規範,這一段光景由於政治、經濟及文化種種條件的契合,一大批才華橫溢的知識女性走向歷史前臺,她們流傳至今的藝術創作為當下的我們理解古代優質傳統打開了一扇門。
是次講座邀請到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曹清女士通過百多幅古代才媛作品,結合展品深入解讀這批知識女性,講述她們「婉而秀,靜又專」的風貌和才華。
日期 | 2022年12月17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講者 | 曹清女士 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
首播平台 | 香港文化博物館YouTube頻道 |
語言 | 普通話 |
性別視角下 「暖老」 一例: 清代男女筆下的 「湯婆子」
「湯婆子」是古人在寒冷季節就寢時放置在被蓋内的暖足工具,又稱 「湯婆」、 「脚婆」、 「錫夫人」 等,多用銅錫製成。老人大多畏寒怕冷,「湯婆子」發揮保暖功能,所以廣受採用。由於古人認爲妾侍可作床笫間 「暖老」 之用,因此能用來暖足的「湯婆子」也被指具有「暖老」功能。
是次講座邀請劉詠聰教授介紹清代男女文人筆下有關 「湯婆」的書寫,並解讀稱暖足器為 「婆」的性別想像。
日期 | 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劉詠聰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及教授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觀眾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從南博精品看中國女性千年文化生活潮流
「時尚」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不同時代和民族都有各自的時尚。衣飾、妝容、生活器物是時尚,也是文化。講者將透過「眾裡尋她 — 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中展出的珍貴女性文物,介紹中國千年文化生活時尚和文化精粹。
是次講座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與我們一起探尋這些不同朝代的「時尚潮物」所包含的歷史、藝術和文化訊息,從不一樣的角度,重新發現中國古代女性的形象、生活日常和非凡才藝,並從物質到精神層面去探視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轉變。
日期 | 2023年1月28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鄧民亮博士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觀眾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講座直播平台 | 香港文化博物館YouTube頻道 |
金陵 — 明末清初畫壇大都會
金陵(即今日的南京)是歷史名城,自六朝、南唐至明末清初,出現數次文化發展高峰。明亡入清,金陵作為前朝之留都,成為追思和憑弔故國象徵之地。基於其文化傳統、地理環境及經濟條件,金陵吸引了大批本地和流寓畫家,薈萃於此,亦包括遺民文人、青樓女畫家、收藏家、贊助人、出版商等,他們之間的連繫和互動關係,成就了複雜又獨特的畫壇風貌。不少畫家強調個人主義創作,或是融入不同時期和地域風格,結合金陵的生活體驗和實景山水,創作出大量寫實寫意兼備、既浪漫又富奇趣的時代畫作。
是次講座邀請到司徒元傑先生闡述明末清初的畫壇大都會-金陵,同時分析其獨特畫風的形成及對後世畫壇的影響,與觀眾一同探索這個在明末清初最活躍的文化大都會和藝術中心。
日期 | 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司徒元傑先生 香港藝術館前首席研究員 (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觀眾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前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眾裡尋她 — 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