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節目
文化速遞—多媒體視像節目
博物館特別為學校及非牟利團體,免費提供多媒體視像節目外借服務,將本館展覽內容及文化、藝術、歷史等信息傳遞至學校與社區。歡迎致電2180 8260查詢外借詳情。
編號 | 節目名稱 | 簡介 |
---|---|---|
1 | 犁耕歲月 | 介紹一位老農夫在大嶼山東涌還未大規模發展前的稻米耕種生涯。(約8分鐘) |
2 | 香江飛鴻 ─ 二十年代的明信片 | 精選博物館以明信片介紹1920年代香江面貌的展覽片段。(約20分鐘) |
3 | 沙頭角鶴佬迎親 | 介紹本地鶴佬漁民的迎親習俗。(約5分鐘) |
4 | 上水廖萬石堂祭祖 | 介紹上水廖氏家族的春祭儀式。(約20分鐘) |
5 | 漁民生活 | 介紹50年代香港漁民的捕魚作業和起居生活。(約3分鐘) |
6 | 傳統節慶 | 輯錄粉嶺圍彭氏的太平洪朝、河上鄉洪聖誕搶花炮、西貢糧船灣和元朗十八鄉的天后出巡,以及沙田大圍和長洲舉行的太平清醮等節慶活動片段。(約15分鐘) |
7 | 鐵路遊蹤 | 記錄九廣鐵路興建及通車過程,以及沿途新界景色。(約4分鐘) |
8 | 舊貌新顏 | 介紹新界新市鎮發展對新界面貌所起的變化。(約7分鐘) |
9 | 粵劇傳統劇目 | 選取五齣粵劇介紹傳統劇目的精彩片段,分別為《七狀紙》、《大鬧青竹寺》、《六郎罪子》、《玉皇登殿》及《平貴別窯》。 (約15分鐘) |
10 | 嶺南畫派大師 ─ 趙少昂 | 介紹嶺南藝苑,以及趙少昂教授的藝術生活與成就。(約13分鐘) |
11 | 玩具發動了 | 昔日的電動和發條玩具,陪伴一代人成長,啟發無數孩童的想像空間。(約5分鐘) |
12 | 木版印刷 | 記錄傳統木版印刷的技術,並介紹雕版及單色、套版印刷的過程。(約4分鐘) |
13 | 傳統小吃 | 輯錄新界鄉間年長婦女製作炒米餅和客家茶粿的過程。(約5分鐘) |
14 | 版畫簡介 | 介紹多種版畫的製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及綜合版。(約16分鐘) |
15 | 鍾大富的銅版畫 | 記錄鍾大富製作銅版畫的過程,並介紹凹版畫的特色。(約30分鐘) |
16 | 梅創基的木刻版畫 | 記錄梅創基製作水印木刻版畫的過程,並介紹凸版畫的特色。(約30分鐘) |
17 | 廖少珍的石版畫 | 記錄廖少珍製作石版畫的過程,並介紹平版畫的特色。(約30分鐘) |
18 | 韓志勳的絲印版畫 | 記錄韓志勳製作絲印版畫的過程,並介紹孔版畫的特色。(約30分鐘) |
19 | 劉掬色的新媒體版畫 | 記錄劉掬色以科技新元素製作版畫的過程,展示版畫技術的新突破。(約30分鐘) |
20 | 劉淑芬的綜合版畫 | 記錄劉淑芬利用拼貼方法製作版畫的過程。(約30分鐘) |
21 | 龍船舞 | 輯錄鶴佬婦女在沙頭角「接新娘」及在大埔大王爺誕時所跳的傳統舞蹈。(約2分鐘) |
22 | 織籮笠 | 介紹織籮笠所用的工具及其製作過程。(約4分鐘) |
23 | 宗族活動 | 介紹新界宗族的春祭、開燈及秋祭儀式。(約10分鐘) |
24 | 打棉胎 | 介紹打棉胎所用的工具及其製作過程。(約5分鐘) |
25 | 三棟屋博物館:從古蹟到 博物館 | 介紹三棟屋博物館的復修工作、建築特色、展品及服務。(約10分鐘) |
26 | 生活.心源:靳埭強設計與藝術 | 概述靳埭強博士的創意設計和培育新進的熱誠,並從多角度窺探設計師的生活藝術、工作態度,以至其作品與大自然的融和。(約30分鐘) |
27 | 13點古典美人扮相(電腦遊戲光碟) | 以本港著名漫畫家李惠珍設計的13點為主角,介紹中國歷朝婦女的服飾和裝扮。 |
28 | 印藝匯萃問答遊戲(電腦遊戲光碟) | 透過問答遊戲,認識版畫的基本知識,如版畫種類、製作步驟,以及其他有趣資料。 |
29 | 二十一世紀香港婦女:機遇與挑戰 | 輯錄五位講者,包括陳婉嫻議員、鄭李錦芬女士、洪雪蓮博士、張寶蓮女士和譚少薇教授,以及嘉賓主持張妙清教授在本館舉行「二十一世紀香港婦女:機遇與挑戰」論壇上所發表關注婦女的論題。(約2小時) |
30 | 鑽出食器迷宮(電腦遊戲光碟) | 透過協助頑皮仔逃出食器迷宮,從中認識中國古代飲食器具的製造材料和功能。 |
31 | 香港百年老號洋服店 — 亞民興昌 | 介紹香港一間百年老號的洋服店,並講述洋服在香港的興衰。(約10分鐘) |
32 | 度身訂造的世家 — 張水法 | 介紹張水法設立的訂製服裝公司,以及訂製服裝在香港的發展情況。(約10分鐘) |
33 | 「潮 — 香港時裝設計」 設計師系列(一)客席策展人:文麗賢 | 文麗賢擔任「潮 — 香港時裝設計」展覽的客席策展人,介紹九位香港時裝設計師的設計風格及概念。(約12分鐘) |
34 | 「潮 — 香港時裝設計」 設計師系列(二)香港時裝設計師:鄭兆良、伊嘉、劉志華 | 記錄三位參展時裝設計師舉辦的精彩時裝表演片段。(約27分鐘) |
35 | 「潮 — 香港時裝設計」 設計師系列(三)香港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張路路、楊遠振 | 記錄三位參展時裝設計師舉辦的精彩時裝表演片段。(約21分鐘) |
36 | 「潮 — 香港時裝設計」 設計師系列(四)香港時裝設計師:劉家強、馬偉明、尹泰尉 | 記錄三位參展時裝設計師舉辦的精彩時裝表演片段。(約56分鐘) |
37 | 香港攝影系列(一)之詩影凡心.陳復禮 | 介紹攝影藝術家陳復禮跨越半世紀的攝影生涯,以及他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合於攝影內,創作「影畫合壁」的攝影作品。(約16分鐘) |
38 | 香港攝影系列(一)之光影畫意.簡慶福 | 介紹攝影藝術家簡慶福的早期作品、獲獎經過,以及數碼時代帶給他在攝影創作上的靈感。(約14分鐘) |
39 | 香港攝影系列(一)之永恆影詩.黃貴權 | 介紹攝影藝術家黃貴權從拜師學藝,再逐步成功開創畫意攝影的新路向,以及其出神入化的攝影技巧。(約20分鐘) |
40 | 長洲太平清醮(普通話旁白、簡體字字幕) | 香港特區政府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長洲太平清醮」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特別製作此錄像,介紹項目的緣起、內容及傳承。(約13分鐘) |
41 |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普通話旁白、簡體字字幕) | 香港特區政府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特別製作此錄像,介紹項目的緣起、內容及傳承。(約10分鐘) |
42 |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普通話旁白、簡體字字幕) | 香港特區政府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特別製作此錄像,介紹項目的緣起、內容及傳承。(約9分鐘) |
43 | 大坑舞火龍(普通話旁白、簡體字字幕) | 香港特區政府向國家文化部申請把「大坑舞火龍」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特別製作此錄像,介紹項目的緣起、內容及傳承。(約9分鐘) |